一年讀經計畫上路
線上收聽聖經,您是否已經把聖經給看完了呢?
只要您每天上【阿村的家】收聽,必有大收穫,每天收聽
【每日聽聖經】每天只要花一點時間
就可以一年內聽完整個新舊約聖經
請到上方目錄中選擇【每日聽聖經】

凡我所行的 都是為福音緣故(上)


凡我所行的 都是為福音緣故(上)       
  
[基督教論壇報 專訪]
        
---淡江教會突破傳統  為要與人同得福音好處
     
 
淡江教會黃國倫牧師,幾乎成為台灣教會眼中的「異類」。
他在美國學習心理諮商,卻放棄高薪
改行當牧師;
十年前從美國返台開拓教會,
方式又與正統神學院所教導的不一樣,
淡江教會發展備受矚
目。他牧養教會的理念是什麼?

問題1


你在美國發展的很好,為什麼會選擇回到台灣開拓教會?

始終對台灣有負擔
我從1994年開始全職服事。
雖然長時間在美國,但我一直對台灣有負擔,
希望能回台灣服事,所以我在美國牧會時,
仍然閱讀中文聖經。美國是個基督教國家,
所以美國人有許多機會接觸福音,
但是他們選擇不要福音。
但台灣許多人卻連接觸福音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1999年回台灣服事。
回台灣時,原本也沒有考慮要建立教會。
所以到GOOD TV服事和開設教會,
都不是我自己的安排。
甚至到淡水建立教會,
原先的規劃也只是先服事當地同工,
之後就把教會交給他們管理與牧養。在服事過程中,
神讓我把過去所學的全部重新檢視一遍。
結果發現學問是一回事,但真正服事時,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

在台灣改變服事觀念
以前我很注重佈道,包括街頭佈道和傳統佈道會,
總希望人們能照我們的方式接受福音。
但努力半天,社區居民卻不動如山,
因他們認為教會就是傳教的,與他們無關。
教會舊址在淡水老街最熱鬧地點,樓下就是麥當勞,
但是教會在不在那裡,對當地社區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
大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找尋接觸點與居民(社區)建立互動
所以教會搬到學府路後,我們採取不同的方式。
我們思考,除了佈道會之外,教會如何和居民建立關係?
教會在社區中要扮演什麼樣角色?重新定位教會角色後,
我們最大的改變是,希望以長期耕耘的心態和居民建立關係。
所以我們現在有許多的社區活動,關心居民生活上一切需要。
我們以各樣的方式希望能進入社區,
我們有傳統的聚會方式,也有各種的服事,
例如老人事工,我們也做了很多慈惠事工,
例如照顧弱勢家庭兒童照顧的小太陽事工。
小太陽事工原本只是從一、兩個學校開始,
但是學校發現這些學生在課業、生活和品行都有明顯進步,
因此現在有四、五間學校與我們配合。
我們希望能服事更多學生,
但我們目前資源不夠,這項事工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
以往有些人對教會有意見,甚至排斥,
但是他們看到我們做善事時,
他們就無話可說。我們也發現,行善是貼近社區居民的好方法。

問題2


現在社區中看到什麼樣的改變?

從民眾角度思考信仰問題
我們現在聚會人數500多人,許多人是第一代基督徒。
除行善之外,我們也舉辦許多大型活動,
除了大型的聖誕節活動外,
我們還曾經在教會前的廣場辦過兩次福音歌仔戲表演,
當地許多老人很能接受歌仔戲的演出。
許多居民主動攜伴而來,我們也積極在戲台上向民眾傳福音。
前來的民眾遠超過寺廟的戲班,讓鎮公所與外界都意外不已。
我們發現教會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城鎮。
我們的目的就是和社區建立關係,
讓居民知道教會沒有那麼可怕,
很多人對教會的看法也改變了。

對教會刻板印象改觀
教會過去在老街時,我曾經有一次教導同工如何趕鬼,
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讓一名被鬼附的人恢復正常。
那次事件對我的衝擊很大,我深深覺得,
有人已經到教會尋求幫助了,可是我們卻無法幫助他。
後來我就認真研究主耶穌在世時,是如何醫病趕鬼。
以往我在美國神學院唸書時,學了許多的護教學,
但是在這裡根本用不到一、兩次。
這裡的居民關心的是他們生活上的問題,
所以我現在會從民眾的角度來思考信仰問題。
我從家庭和婚姻的角度切入福音,這是人們可以接受的方式,
人們最終會發現這些信息與耶穌有關,而且是他們需要的。
標籤: 每日亮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560